archlinux的滚动更新在我实际使用时其实有点问题,一个是我不想频繁的更新系统,因为系统很稳定,然而有时候我想安装个别的软件包,就必须先更新系统,然后才能安装,如果直接安装很有可能软件运行有问题。这个时候就想如果archlinux也能像debian那样就好了,软件库版本不变,单独安装新的软件包也不会有问题。今天看了一下,archlinux有一个存档库,现在叫archlinux archive,保存了每天的仓库快照,可以把pacman的仓库更改为固定某一天,这样软件包仓库就固定不变了,我可以在不更新系统的情况下安装软件包,而不会出现运行错误(前提是这一天的仓库软件运行没有问题)。这个存档库还可以用来回滚降级系统所有软件包。这样就可以等到想更新系统的时候再把仓库地址换回来。从而既能滚动更新,又能像那种固定时间release的发行版一样使用。
另外关于Linux桌面环境的窗口圆角,大部分做的都不好,都是标题栏是圆角,最下面变成直角。win7和win11的窗口圆角实现是两种不同方式。win7是在窗口未最大化时,在直角窗口外面包一层圆角,看上去边缘稍厚,但是符合使用习惯,因为我窗口没有最大化的话,说明我也不在乎边框占的那点屏幕空间,且这样不会影响原来窗口内容的显示。win11圆角比较激进,直接把默认非全屏窗口全部变为四角都是圆角,可想而知最大的问题是小窗口时在边角显示的内容有可能被掩盖,但从我看别人用Win11的情况来说,大部分软件还是显示原来的直角窗口,Win11自带的所有应用都为圆角做过适配,不会影响使用。可能是win11打算兼容原来的直角窗口,然后让应用厂商逐步过渡。总得来说,在圆角窗口上Linux目前还没有完美的适配。喜欢窗口风格统一的人还是建议用直角窗口。
用了两年Xfce桌面后,我对这个桌面外观感到厌倦,于是切换到了cinnamon。然后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Linux桌面环境一团糟。我在几天内前前后后用了cinnamon,kde,gnome三大桌面环境,各有各的问题。cinnamon外观尚佳,但是在一些细微之处不足,比如wine运行程序,个别情况下这个程序窗口会一直保持最前,并且掩盖自己弹出的子窗口,面板在鼠标悬停时,气泡窗口有概率不居中,音量按钮在播放媒体时会显示播放的内容的缩略图,但是vlc连续播放两个不同视频时,cinnamon会无法识别第二个视频内容。。。。gnome定制难度极大,默认状态下不好用,图标很大,程序标题栏圆角但是下边界变成直角。。。kde本身操作没问题,但是一个Baloo进程消耗我2G内存和1G储存,使我厌烦。。。。。综合来看在使用体验上,最稳定,各方面功能都让人用着很平滑很舒心的,只剩Xfce。也难怪我用了它两年,唯一吐槽的只是它外观不好看而已。
这几天网上都搜电脑壁纸,看到很多GPT生成的。发现这种GPT生成的图片很有特点,十分好鉴别。首先色彩之间对比度太过分明,分明的刻意,不同色彩之间分界过于清晰。图片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十分固定,人物一定是在正中间的,而且这个时候背景明显虚化。物体的分布十分单一,好几副不同的图片,内容虽然不同,但是位置完全一致。看多了一眼就能看出来。
其他语言调用C编写的库很容易,但是调用C++却很难。主要是因为C++编译时进行名称修饰,不同编译器之间还不统一,不知道函数叫什么名字,自然无法调用。主流的解决方案是用C++写一个生成其他语言的接口的库,在需要做接口的地方用这个库写好,编译后就能调用了。大型库比如qt,opencv这种,往往还要写一些头文件分析器和绑定代码生成器,不是个简单的活,需要对源代码比较了解。小项目有用手写extern C接口然后调用C的。如果C++能把外语接口做好就好了,只是目前没有看到好的解决办法,名称修饰目前看是C++很多高级特性必须的,没什么好办法。
世事总是无常,我的朋友。
但也请大胆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