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与社会新闻暴论
最近在看印度女实习医生的强奸案,在浏览印度网友推特发言的时候感觉有点被难过到了。很多女孩对着摄像头说女人应该为强奸负责,男人们也说女性应该学会取悦男人这样才能避免性别暴力。印象最深的恶是一个妓女,说自己从业的理由是为了避免良家妇女被侵犯。有的时候看这些真的很难受,我就在想行弗,住在莲花之地的行弗。我感到深深地割裂和痛苦,因为我发觉他所生存的地方和他本人是如此之反差,我甚至自己都无法让自己信服,他的信仰和他本人是否真的纯洁无暇。他自己作为男性是否真的值得我去书写。这次的强奸案使得印度红灯区拒绝给出杜尔迦普祭的鲜花,以及抗议活动中达利特妇女被禁止加入抗议活动。每时每刻浏览新闻都会让我觉得很痛苦,这种感觉来源于人命的被漠视和数千年来土地成见的倾轧,真的好痛苦。
鲜花的香味有什么不同
达利特的香味是贫贱的
妓女的土壤是珍贵于九夜节那天的
今天突然抑郁是因为我有时候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过去许多年里我一直在尝试帮助他人,帮助和我类似的人,但其实不管再怎么努力,我都救不了我真正想救的人——也就是小时候的我自己。
我不能原谅我的家人,是因为我永远无法过上那个没有被如此彻底破坏过的人生。
就像我之前提到过,有时候善意的人会告诉我:可能因为你经历过的事情,你才会如此富有同情心、如此敏感纤细、如此善于创作。就像金继,破碎的陶瓷被金缝补后的艺术品,甚至比原本更美。
但你知道吗,陶瓷不想要这种美,陶瓷只想要从来没被破坏过、也没有被艰辛痛苦地缝补起来的生活。
unpopular opinion: 黑猴
不想给游戏科学洗地,但有些想法我也要表达:我们大部分人是作品的消费者,而不是创作者。作为消费者,有些事我们可能不明白(不明白也没关系很正常):
- 创作就是一件邪门的事。
- 创作是一个人/一群人,在一段时间内,部分想法的集合。这部分集合完全可以比创作者本人更加“好”。
- 同样因为创作是想法的集合,经常也有糟糕的想法被归纳进去,这个时候我们会说这个创作很“糟糕”。
- 糟糕的人,也是可以做出好作品的。
- 即便我们总是希望好作品都出自完美的人。
- 讲老实话,没有什么好的作品是过程顺顺利利,由生活无忧无虑,道德上完美无暇的人做出来的。
- 或者说,过程顺顺利利,生活无忧无虑,而且道德上完美的人,作品都很平庸。当然如果有反例,可以告诉我。
- 我们当然要尝试改变这个情况,但如果不承认创作本身就是很邪门这事,这样只能关起门来生闷气,没办法带来任何改变。
- 我这里说的不是 「不厌女」=「做不出好作品」。
- 我说的是「你可以大大方方的享受好的作品」
- 相比起游科主美说的那些逼话,一个只做过两部手游的team,花四年时间做了体量这么大的3A,整个过程有反人类,真的不敢细想。真的要拉出来炎上,游科乃至整个国内游戏行业能骂得太多了,都是千疮百孔。
- 类比一下,《艾尔登法环》开发用了五年,团队三百人,继承了之前三代魂游+血源只狼的开发经验,拿着行业里平均以下的工资,肝出来的年度最佳。游科22年才70来人,这时已经是开发第三年了。这群人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应该都很差劲。
- 游科主美之前的言论是很典型的MGTOW从前那套观点。国内的女权&平权主义思潮正好也是《黑悟空》的开发那几年。两边较上劲了其实也不是偶然。
- 黑猴成品里没见到卖肉卖腐,不搞那种暴露的女性铠甲,比起这个,大部分二次元作品都厌女爆炸了。要真的问游戏界还债,三上真司小岛秀夫全都得拿出来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帮人当年敢(甚至现在仍然)把厌女和男凝做进作品里。当然了,比烂是懦夫行为。那就向前看吧。
- 除了原地生闷气,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 「大大方方的享受好的作品」
在此之上,如果我还是一名创作者,我还可以:
- 「学习所有做的好的地方」
- 「要更加努力,如果仅寄希望于别人会失望,那我自己一定要成为那个更好的创作者」
@taketheredpill 我小的时候非常崇拜孙悟空。很小的时候小孩子念书不明白现实和幻想的区别,我一直以为孙悟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Trump 出场“the late great Hannibal lector”),他那么厉害,天也不服低也不服,大闹天宫好不热闹。所以5岁的时候一直蹲在我家小区门口等着唐僧师徒经过,希望可以拜孙悟空为师也学习72变跟他走。我的童年是极度压抑的,充满了我无法理解的冷漠和霸凌,孙悟空那么能打,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救世的英雄。
另一方面,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可以说是我从小第一次明白什么叫abusive relationship。小的时候我妈给我念西游记,我最恨的就是唐僧,一次次把孙悟空气走,又哭爹喊娘求他回来。唐僧如此软弱、无能,就仗着自己出身金贵反复欺负弟子,我气不过。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孙悟空一气之下回到花果山当自己的山大王,让唐僧被妖精咬死。后来年纪大了,对这个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固然这是一个虐待性不良关系,但是懂的孙悟空为什么一次次都跑不掉。他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唐僧又是把他从五指山下放出来的人,是他的再生父母。有恨又有恩,可以说是总结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亲子关系,让人不由得一声叹息。
至于孙悟空的招安,我5岁的时候以为这是个好结局,我的英雄修成正果。等到后来上了学才明白过来这是个悲剧,我的英雄不再反抗了,反抗不动了,他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了一尊佛,再也大闹不了任何东西。初中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就是西游记的同人文,讲的是孙悟空利用一些解剖学知识,杀了如来佛,回到花果山当自己的齐天大圣。那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作文被当作例文拿奖,也是我对这个悲剧最后一点点幼稚的念想。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的“悲”甚至都不在于孙悟空被招安的结局,而是命运的不可抵抗性。你所有的爱恨情仇、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各个地方遇到的荒谬和不公平,都是早先安排好的,不可更改的。不管是金蝉子转世的唐僧,还是石头变成的猴,都是命运中被安排好的棋子,一切都有始有终,却又压得个人命运动弹不得。这种宿命观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总的来这种哲学观也很中国。
所谓四大名著我也只看过这两个,红楼梦其实看的次数还多一些,但是孙悟空还是我感情最深的一个角色。其他中国人我不敢说,但是我时常想着他,想着他被命运所束缚。很难说是“喜欢”,但确实十分放不下,因为总在这里面,又看到我自己。
@RottingStrawberry 天哪这个是我看过最有意思的一篇解读,很喜欢,里面的悲凉感很让人难受。关于孙猴的abusive relationship也说的很好……
说到国内小孩像猴子… 我承认中国的生存空间真的太有限了,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不管大人还是小孩。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所谓外国人的西方世界教育小孩和国内家长教育小孩的方法和文化也差很多。在这边我们也遇到过不少起小孩在外面撒泼打滚,跟父母闹,家长要么一般回firm but 不吼地跟小孩说你这样不可以,我们几乎没见过公共场合家长吼小孩,但是怎么说呢那种制止小孩的语气和神态也挺有威力的。然后要么就是家长跟小孩辩论讲理,把小孩当做一个小大人一样辩论好久,我有时候偷听小孩跟架子狡辩还觉得很好笑。家长比较尊重calm,in return 小孩也比较尊重calm。
但是国内就我自己观察到的和我自己做小孩的体验,家长基本上不是宠死(就是中国宠男宝那种),要么就是高喊二叫上手打人,which ends in小孩大哭,更吵了。家长一直处在一个要崩溃的状态我感觉小孩也无法很calm。
当然这一切可能也不是谁的错,在中国生存真的也挺难的,只能说最后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圣上的“更无一人是男儿”,王志安的“清朝灭亡是偶然”,be like陈佩斯在《主角与配角》里的一句台词:“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嘛!”废话,问题就是挺不过来啊。这不是个人意志问题,而是一个逻辑问题:跳船者是因为船要沉了才跳,可船却从来都不是让跳船者给跳沉的。其实圣上有这个想法也不奇怪,这就是官宣在重构历史时的一贯逻辑。我小时候读历史教科书就总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古以来起义军(比如黄巢张献忠这种“正面人物”)都是因为“叛徒出卖”而失败?叛徒就这么厉害吗?后来才意识到,叛徒哪儿都有,但是只有一个快要失败的组织,才会出现践踏式的“叛徒出卖”。所以组织崩坏是因,叛徒出卖是果。眼睛只盯着有叛徒或者“没人站出来打救”,这就是倒果为因了。这里也能看出文宣的厉害,话说一半,只说“叛徒出卖”,不说这个组织本身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半真半假的话最是要命。搞笑的是,圣上贵为红二代,作为注定要统治天下的男人,居然从小也是吃这种屎长大的,最后形成的也就是典型的屁民认知,真就完全是一点特供都没有啊。
你好,无意辩经和跟戾气太大的人说话,不同意我的牢骚您可以block,多谢你的不打扰。
超级讨厌没有边界感和爱装b的人
”其实他没有变得那么老(只有后脚跟是真正老了),也没有变得那么小。实际情况是:他好像是被魇住了,必须显得老和显得小。身为成年人,却没有负成年人的责任,就只好往老少两端逃遁。
"I‘m open to take another path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