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theredpill 我小的时候非常崇拜孙悟空。很小的时候小孩子念书不明白现实和幻想的区别,我一直以为孙悟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Trump 出场“the late great Hannibal lector”),他那么厉害,天也不服低也不服,大闹天宫好不热闹。所以5岁的时候一直蹲在我家小区门口等着唐僧师徒经过,希望可以拜孙悟空为师也学习72变跟他走。我的童年是极度压抑的,充满了我无法理解的冷漠和霸凌,孙悟空那么能打,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救世的英雄。
另一方面,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可以说是我从小第一次明白什么叫abusive relationship。小的时候我妈给我念西游记,我最恨的就是唐僧,一次次把孙悟空气走,又哭爹喊娘求他回来。唐僧如此软弱、无能,就仗着自己出身金贵反复欺负弟子,我气不过。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孙悟空一气之下回到花果山当自己的山大王,让唐僧被妖精咬死。后来年纪大了,对这个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固然这是一个虐待性不良关系,但是懂的孙悟空为什么一次次都跑不掉。他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唐僧又是把他从五指山下放出来的人,是他的再生父母。有恨又有恩,可以说是总结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亲子关系,让人不由得一声叹息。
至于孙悟空的招安,我5岁的时候以为这是个好结局,我的英雄修成正果。等到后来上了学才明白过来这是个悲剧,我的英雄不再反抗了,反抗不动了,他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了一尊佛,再也大闹不了任何东西。初中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就是西游记的同人文,讲的是孙悟空利用一些解剖学知识,杀了如来佛,回到花果山当自己的齐天大圣。那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作文被当作例文拿奖,也是我对这个悲剧最后一点点幼稚的念想。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的“悲”甚至都不在于孙悟空被招安的结局,而是命运的不可抵抗性。你所有的爱恨情仇、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各个地方遇到的荒谬和不公平,都是早先安排好的,不可更改的。不管是金蝉子转世的唐僧,还是石头变成的猴,都是命运中被安排好的棋子,一切都有始有终,却又压得个人命运动弹不得。这种宿命观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总的来这种哲学观也很中国。
所谓四大名著我也只看过这两个,红楼梦其实看的次数还多一些,但是孙悟空还是我感情最深的一个角色。其他中国人我不敢说,但是我时常想着他,想着他被命运所束缚。很难说是“喜欢”,但确实十分放不下,因为总在这里面,又看到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