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寂静的语言最能激起风暴,以鸽足轻轻到来的思想驾驱着世界。
最近挑东西的时候会带着一点去中心化、反垄断的心思,选择关注者少、销量少的小店。
我是拒绝使用辱女词的。我也呼吁所有女性一起拒绝使用。
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别的生命,那这个人很难不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
这本书是林奕含最后的挣扎,她不需要更多人和她一样挣扎,她需要后人的斗争,需要后人做她做不了的事。
前阵子粗略读了《道德经》,能感到一种去中心化的力。
前几天刚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的力量是,在浩浩荡荡的叙述中,作者附身于读者身上,从而几乎快要把主观变成客观。如果你还没建立起坚定的女权思想框架,会很容易一起被拉进深渊里,失去力量。
我一直都不愿意放弃使用“小姐”“小仙女”之类的被污染的词语,因为语言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减新的含义,而放弃使用这些被污染的词语无疑是将它们钉死在了耻辱柱上。我不仅要大用特用,还要平等地嘲笑每一个污染词语的人,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供人唾弃。
如果你不认可「父」的地位,又担心在日常中使用「母父」这样的词太引人注目,可以使用「双亲」来指代他们。
如果问我这个时代的特产是什么,我现在会说是瞬息万变的语境。变化、分化、再变化,没有哪一句话彻底安全,没有哪一句话不在湍流之中。
昨天那个节日的全称是「联合国女性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女权在其中是一个关键词,和「妇女节」中的「妇」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
一个用来纪念女权斗争成果的日子。
「世上一切法权是经由斗争而获得的,每一项既存的法律规则(Rechtssatz)必定只是从对抗它的人手中夺取的。每一项权利,无论是民族的还是个人的,都以坚持不懈地准备去自我主张为前提。」
空无一物。
茶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