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还是要不断输出我反对,态度温和一点也没关系,被下意识忽略也没关系,起码让身边人意识到我们其实不止有绝对服从这一个选择。

女人中我最吃的一类颜大概就是汤唯、郝蕾、蔡卓妍、林心如还有张娜拉、周雨彤这种,不得不承认是大美女但并不能戳到我使我移不开眼的,比如张柏芝和阿娇。
男人里也是,喜欢的帅哥好像都有着同样的脸,比如我一直觉得郭富城和林志颖很像很像来着。
人的审美真奇怪啊,我绞尽脑汁也没法形容,我喜欢的到底是怎样一张脸。

我的人生底色 

一半的我懵懵懂懂天真活泼,幼儿园的大巴送到村口,爷爷每天等在村口带我回家,趁着天光趴在小板凳上一张一张写拼音aoe乐此不疲;暗下来时可以去捉蜻蜓,那时蜻蜓还很多,爷爷双手一合就困住一只;家里来亲戚时还会好奇发问我该怎么称乎。父母弟弟只是住在城里的、遥远又模糊的名词。一半的我住在父母家中却寄人篱下,鼓足勇气喊出的妈妈被制止,特殊时期需要躲在朋友家中,随时可能被推开的房门,对着月光和对面楼看起来很温馨的灯光哭到睡着,起床的时候紧张昨晚有没有尿床会不会再挨骂(是的我可能就是脑子没发育好到了十岁还频繁尿床)。

cherise 转嘟

愚公移山最后是感动了神,鹦鹉救火最后是感动了神,个体的行为和意志对想要达成的目标来说是徒劳的,采取的方式是徒劳的,一切寄望于某个始终注视着的神,突然愿意对话,突然被感动,突然愿意为个体解决困难。

我很感谢曾经有一个不止讲书本上的历史的老师。她很擅长讲故事,讲她裹着小脚的外婆将家里仅剩的一点儿白面吊在房梁上不舍得吃,讲某个村子里还有当时逃回来已变得疯傻的大学生。初中高中大学不止一次学到中国近现代史,教授课程的老师年龄也相当,只有她会在课堂上向下一辈讲述自己看到、听到这个地方真正发生的一切。

最令我恐惧的其实还不是现状,而是一个可以选出这种人的机制,一定也可以选出更超出预料的人。我能撑过一个人,能撑过一个机制吗 :sad_cat:

cherise 转嘟

《瞬息全宇宙》像《青春变形记​》的黑客帝国版,几乎一模一样的结构,夹在传统严苛父母与美国女儿之间的劳碌母亲,守着一间店(庙)和弱气的老公,一生怀有“我不够好”的东亚魔咒,也同样是用女儿的超能力来作为打破代际传递的切入口。有一些很棒的设定,比如牛逼宇宙中女儿的“道德感”是如何失去的,这是一些宗教试图告诉人们的。可惜展开得非常仓促,最终还是沦为东亚家庭大和解的俗套,看得大叹气,东亚儿女都化身超体跨次元弑父了,为什么迈不开最后那一步,承认吧,属于这种家庭的未来绝对不是和解,是永远的创痛,是东亚儿女的命。

不知道是因为两三个月没有修剪草地了,还是因为本来绿化就好,怎么我住顶楼还有这么多蚊子啊😅

梦里在做英语卷,好长,好难,题型好多。我在那里揪心题做不出来,另一边还在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切换,切一个场景我笔下就换一种题型😭

会不会有一种合租美德叫做深夜不要煮螺狮粉😢

cherise 转嘟

我对于我的国家确实是没法满怀依赖的叫一声祖国的,只能称之为原生国家

如果一定要谈恋爱的话,希望谈那种四五十岁还可以拥抱接吻做爱牵手看海的恋爱。

cherise 转嘟
cherise 转嘟
cherise 转嘟
cherise 转嘟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也不算太熟的朋友,只是以前在上海工作的关系打过交道。我和她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只是都在上海生活过。这段描述还是挺触动我的,私聊问了下,可以转发到其他平台。

我也没有太多可以评论的,通过她的描述,大家应该都能各自体会出不同的情绪来,我只是觉得,这也只是冰山一角。

这不过是我一个人在上海生活、工作过的人,所结识的,依然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另一个人,所遭遇的一个普通周三的夜晚罢了。

cherise 转嘟

生育的主动权在上一代,下一代是被迫带着亏欠和债务出生的。因为一出生父母就对你有“养育之恩”,你要一生好好报答父母。我不知道这是哪来的道理,为何把生物最基础级别的本能神化至此。

所以哪吒自刎有点守序邪恶的感觉。杀敌一千直接自毁。命不要了也不承你的恩。哪吒和孙悟空是我们的神话里为数不多的反骨仔。哪吒割肉还父剔骨还母,猴哥直接没娘没爹。看出来我们的社会秩序建立在哪种基础关系上了。猴哥但凡有个生身父母,玉皇大帝...哦不对,还轮不到玉皇大帝,在五殿阎君那儿“影响你九族”,就可以直接gg。

至于养儿方知父母恩,更像是一场发展下线的传销(顺带吐槽这俗语里无处不在的厌女)。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了,生养之前觉得艰难就别生。别等到生出来了又说,父母养你不容易啊。搞笑呢?是不是就等着呢,孩子听不懂人话之前着急死了。

由此带来的问题很多,包括人生中心过分集中在下一代身上,这就和你把所有的钱下半辈子的指望都押一支股票上,那可不得日夜盯着,而且只准涨不准跌!任何时候都有一种显性or隐性的优越感。显性的报恩一说不提了,隐形的则类似于:我们也不怎么干涉你的决定,我们已经很开明了。把门槛当天花板。可能有人会说啊照你这逻辑生养小孩也太难了!

......

对啊!不然你以为呢!

最搞笑的是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这句话我直接喷饭。拿驾照第一天撞了人有什么特赦吗?之前在知乎看到一篇长文,有一句话类似于:如果投胎之前小孩能看看父母的简历测评人生经历,很多人是没机会当父母的。

每个人都有生育的自由,不存在的人没有权利可言。但我很讨厌愧疚感,这是我不要小孩的原因之一。当ta存在之后,问我你为什么生我时,我没有一个不令自己汗颜的回答。

cherise 转嘟

熊阿姨的一篇很特殊的报道,讲述国内对被性侵之后的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
文中的女孩11岁生下第一个孩子,父母起诉了三个老师,把孩子的生父关进了监狱。“老头还挺高兴,觉得自己70多岁终于有后了。”
这之后社工介入扶助,做心理辅导,然而她在未成年之前又怀孕了两次,生下了第二个女儿。19岁跟借网贷的30多岁男朋友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父母很生气,觉得孩子都生了更加不会有彩礼了。”
里面还有一些在你国太常见的东西:性侵未成年的人在开幼儿园;报警是二次伤害;救助的人“我讲完课拍拍屁股就走了,她们还要在那里生活一辈子。”
你看到一个女的,在这个泥坑里,家庭、法律、社会,一个都没有办法兜住她。
mp.weixin.qq.com/s/bOArodlkAKq

cherise 转嘟
显示更早内容
茶码

茶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