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即使「社交范式」经常表达错误,让人感觉到莫名其妙,也让自己感觉不舒服,也想要参与和学习吧。
基于「人与人之间至少能单向理解」的信念,不理解和恐惧才需要学习,一边尝试回答,一边观察它人行为,这样学习很快。我很厌恶社交行为本身,但我想要理解人类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来说,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社交感受同关系」强关联,就需要营造社交氛围,否则关系会消失。
一个学习成功标志是,形成一种「整体的魅态」,只有自己单向厌恶(代表了人格没有变化),对象会觉得非常感兴趣(代表对方人格也没有变化)。
接上。很多新的网络词比如“服美役”已经成了基本上专门攻击女性的词。我爸已经和病魔斗争八年了,他每年平均的住院时间也有将近两个月,这些年认识了无数病友。可以说,因为接受不了自己容貌的剧变而偷偷减过激素/停过激素从而导致病情恶化的男病友十个里面有八个,几乎可以说是个病友都干过这种事。而且男的更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愿意把自己恶化的真正原因告诉家人。这些人里既有年轻男人,也有和我爸一样的小老头甚至老老头。就是人们刻板印象里早就不在乎形象的大老爷们。
爱美的初心是人性,不分男女,不分年纪。但是人们对一个女病患展现出来的对容貌的在意却极度苛责。很多指摘其实是专门盯着女性的。他们自己意识不到。
在和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共存的许多年里,很多人都因为日益恶化,看不到进展而干蠢事,另辟蹊径。比如我爸也因为西医无法治愈中途转中医,导致严重恶化,后来又转西医。因为和不可逆的命运共存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渐冻症?
沙白女士在二十岁最好的年华患病,人生中最该恣意舒展的年纪却桎梏重重。她有那样及时行乐,不灿烂宁死的心态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我爸这样中年患病的老头至少还享受过健康的青年时代。
@board 最近bluesky这么火,搞了一晚上,终于搞出了一个mastodon和bluesky双向同步的工具。无论在哪边发帖,都可以自动同步到另一边。同时剔除了包含回复或提及的帖子。
ps.有没有大佬知道除了判断内容中的@,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判断bluesky的提及或回复呀。
详见GitHub:https://github.com/CurtainTears/mastodon-bluesky-sycn
@[email protected]
看到大家在聊bluesky,他目前是可以通过一个“桥”和fediverse互通的(希望之后官方能完善?)
项目地址: https://fed.brid.gy/
简而言之,如果你目前在fediverse中,你可以通过关注@[email protected]
来在bluesky获取一个镜像账号,这个“桥”会把你发的内容同步到bluesky中。
如果你在bluesky中,需要关注@ap.brid.gy
他会将你的内容同步到fediverse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从一个地方关注另一个地方的账号,双方都需要关注这个“桥”才行。
(可能有人需要,浅发一下
刚和客户开完会 自己关闭了Googlemeet沉思了会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不想动 突然很悲伤 感觉自己身上一部分在慢慢的凝固成一个姿势 而我自己艰难又迟钝地挣扎着起身,慢慢起身着坐起,站起,带着之前的皮囊,然后新的心肠去生活。我以前不愿意妥协的看不惯的 现在都学会了对世事闭眼或者视而不见。二十岁的我租的房子没有一扇偶像剧里的车窗让我对着窗户发呆,看着自己的倒影感慨颇多,我拥有的是平板手机电脑信用卡账单和室友的新打印的简历,我东北的朋友最近开始屠宰牛羊,我西北的朋友开始往更暖和的城区搬迁,他们和我共享着一片蓝天,甚至和喜马拉雅山一侧也共享着一片仞利天。我们所有人同王玄策坐在月下长安中,不喝酒不弹琴,披头散发或者只是低头就已经可以解释颓唐二字了
你好,无意辩经和跟戾气太大的人说话,不同意我的牢骚您可以block,多谢你的不打扰。
超级讨厌没有边界感和爱装b的人
”其实他没有变得那么老(只有后脚跟是真正老了),也没有变得那么小。实际情况是:他好像是被魇住了,必须显得老和显得小。身为成年人,却没有负成年人的责任,就只好往老少两端逃遁。
"I‘m open to take another path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