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男孩危机” 

看了一篇论文才知道“男孩危机”早在2009年就有人提出来了,指出男孩“不够阳刚”,“女性化”、“阴柔化”,甚至男孩成绩差都被归于“阳刚教育”不足的原因。
然后“不仅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针对此议题加以讨论,后续也确实出台了具体的相应政策,例如基础教育阶段的男教师享有较多的优惠政策,以及设立男子中学、“男生班”或“男子汉课程”等制度。”(政府里的大爹确实很多啊)
先不说这个待遇,这些措施难道不正能说明了“阳刚”是后天被教育出来的吗?有人把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搞混了。不然一旦男孩“阳刚气质”不足,那些大爹急匆匆地从教育下手干嘛 :welp: “例如,上海之后便在高中阶段进行男生班试点工作,宣称希望透过与女生隔离,开设如拳术、象棋等充满男人味的课程,解决男孩走向女性化与伪娘的问题。”
男性气质并不是男性与生俱来的。

登录以加入对话
茶码

茶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