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云南彝族和大凉山彝族对话:云南彝族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穿民族服饰了;大凉山彝族说,我们和你们云南的彝族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有高度的身份认同。
我就在想,这种差异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我自己在搜索今天的彝族人活动轨迹的时候也发现,大凉山的彝族确实更为活跃,像吉克隽逸,世界都知道她的名字。
我觉得可能有两点:一是我之前说过的,云南是自元朝以来中央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典型模式,民族众多,但分散,很难形成大的聚落,换言之就是很难反抗。“云南人/滇人”这个概念,已经超越了云南境内所有的民族向外宣称时的自我认同,这就顺理成章成了“中国”的一部分。(尽管我常常说,我仍然感觉云南和中国共享的不是一种时间,而是更接近于南亚的时间)
二是大凉山以彝族中的诺苏人为主,即所谓的“黑彝”,彝族奴隶社会时的贵族阶级,文字一直掌握在他们手中(现代彝语教程也是编自凉山北部方言)。我是云南的白彝,除了外婆还会说彝话,小时候从没想过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凉山州有最多的彝族聚居,17 个县市截至 2023 年末,彝族常住人口 490.6 万人,这和云南的经验就很不一样,文字文化都更容易在其中传播。
#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