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想给崔庆龙打钱。。。。
这是他微博的一部分:
————这段话里面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呢?首先抑郁的自体形成于一种关系的历史语境,它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个人身份,还代表着一种特别的关系连接,它的存在能够很大程度上维护自身的连续性(人在精神上最核心的需求,因为最大的危险是人格连续性中断的危险,是人格解体的危险),能维护某种个人的情感功能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失去创伤的痛苦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因为它建构着个人最重要的叙事意义。
这就像有的人明明可以过一种很舒服健康的生活,但却会过一阵子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并不是这个人喜欢痛苦,而是完全“健康”的生活会忽视ta最重要的叙事经验,痛苦的经验里包含着对自己某些核心情感的确认和界定。
在这种经验存在的情况下,完全健康的生活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知道你能否理解这种感觉:甚至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就像是某些重要的情感诉求没有了存在空间,自己被剥离式的囚禁在了“健康”中。
正因如此,Bromberg给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治愈本质上不是为了消除某种不良经验,而是能够与其对话,不仅仅是和抑郁的自体对话,也能够和健康的自体对话,治疗本质上是找到它们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哪怕在这个过程里,痛苦的声音压过了其他的声音,比起消除痛苦,更重要的是痛苦能有其去处和指向,能构建真正的意义,这恰恰是一个人能够真正“摆脱”痛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