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是事前思考,设计,安排已毕,再着手行动,还是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听天由命的径自去做,成功的几率大些?即使是婴幼儿,受到的教育,也无不是本着前者。同时,后者的缺漏和不利之处,会被施教者不厌其烦的强调。前者称之为计划,后者即是所谓的混乱。但言及经济,事情便不同了。前者虽然依旧称作计划,但后者则被冠以市场之名。于是有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上世纪中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将国家机器执行计划经济的失败,归结作计划经济本身的失败。从而借市场经济的名目,实际转向放弃计划与管理的混乱性发展。今天回顾以往,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很大程度是因为技术手段所限。计划制定时期,难以获得反映真实情况的最大多数统计数据,使得计划与实际脱节。计划执行阶段,又无法取得第一时间效果反馈,以便据之调整修改计划,造成计划不具效率。反视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点对点等,使大规模统计整合数据,即时收集反馈咨询,几无障碍。有效行使计划经济的前提性手段,完全具备。而托名市场的混乱发展,其恶果也空前凸显出来,反映在实体产业结构失衡,金融泡沫巨大,环境气候恶化等诸多方面。无论人还需多少时间才能注意到这一点,并承担起当初推卸给制度等罪责,未来只能属于计划经济。或许这话应当如此说:只有计划才能创造出未来;混乱的趋向,只能是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