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是在二十大专题的时候才知道《不明白》播客的,毕竟内容劲爆,当时也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命运。但是最近从头开始听,觉得前面的内容也非常值得一听。我现在最喜欢的嘉宾是裴敏欣和吴国光(专门讲女权的那几个就不说了)。裴敏欣最早的时候来第二期,讲上海封城的政治逻辑,袁莉老师问他那作为中国人该怎么反抗极权呢?他说你可以跟亲朋好友抱怨嘛,包括在网上抱怨,这都是反抗。而这个观点和吴国光老师在极权时代反抗的可能性里提出的相类似,他提到弱者的反抗其实不一定是要上街去死,你哪怕最微小的不配合都是反抗。他说现在中国年轻人做得非常好,包括在网路上发言,搞女权运动,这都是很好的反抗。说实话我感觉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这么温柔豁达的观点了,这些年一直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苦大仇深,看不起自己只会建政不敢去死,又不敢真的去死,每一天每一天只有政治抑郁、沮丧,和没有做更多事的愧疚感。但是听到这两位这样说却真的有安慰到我,尤其裴敏欣说你可以抱怨嘛,我都笑了,抱怨在中文里是一个非常负面的词汇,竟然也可以被这样说成是反抗,真的是我从来没想到的角度。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第四期里面伊险峰,袁莉问他该怎么面对中国人对于一个很可怕的网络热点(比如封城)过几个月热点过去了又忘记了这件事。伊险峰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对所有人都是,而人面对创伤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遗忘也是一种。我当时听到这个话真的有点想哭,虽然可能我不尽然同意,但是这里面的温柔和包容真的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安慰。今天跟男人聊起这件事,他说左派普遍有个问题,就是喜欢批评和批判,很多时候在事情还没有眉目非常绝望的情况下已经打击了很多人的信心。其实反思一下我也是这样,热衷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且正因为热衷反思和自我批评反倒从某种层面上justify了我这种喜欢批评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造成的且不说对别人怎样,对自己也是一种打击,整日都生活在沮丧里。人也许有的时候要接受自己确实做不到更好了,但是我们在做了,我们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