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啾电影
2022-11-15 https://weibo.com/6301921859/Mf7kyC05N
早上又听了一遍昨晚「反派影评」,对引进片的分析,也算是明确了哪些片子能不能引进了。
现在对外片两道红线,基本决定了引进片现在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配角甚至是龙套地位
1、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到年国产片的票房占比不能低于55%,意味着引进片必须低于45%
2、17年就颁布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每家影院每年放国产片的总时长不得少于2/3,引进片只能放1/3的时长
「非必要不引进」,引进片由原来的水平性考试,变成了选拔性考试,什么乳不乳是个误区,《速激9》上映前,赵喜娜乳华风波,道歉之后照上不误。
结合近三年引进片的特点,把能够引进的片子进行归类,它们分为三类,
第一、宣传属性(具体分内宣外宣) 比如:近3年在全球火爆的迪士尼在内地的碰壁,对比环球影业多部同步北美的引进片,如今年内地引进片票房前三《侏罗纪世界3》《坏蛋联盟》和《小黄人2》全是环球的,环球在中国内地不管是影片数量还是引进的时间独领风骚
外宣:比如:北京冬奥会遭遇杯葛的时候,环球旗下的NBC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北美转播方坚持大规模宣传冬奥会的计划
内宣:《小黄人2》三胎版特供内地;又比如在中美外交冰点时引进的揭露美国关塔那摩虐囚的《760号犯人》
第二、本土合作 比如:北京环球影城国企股份占比7成或者中影投资的《速激》系列
第三、外交花瓶 一大批小语种电影,最典型的去年的突然引进的一部韩国电影,都是外宣工作大局
94-19是分帐篇时代,到20年开始分帐志被实质掏空,现有的引进方式也意味着“分账制”已经名存实亡。
无论哪个时代,引进外片与否,从来都和观众没关系,起初引进外篇是为了救活市场,而市场救活之后,外片起到鲶鱼效应救穷,用市场换技术,建立自己的电影工业。现如今不救急不救穷,就是了为了提防西方思维占据主导
分账时期好莱坞大厂一直在内地市场寻求更多话语权包括档期上有所话语权,为此他们甚至愿意在内容的删减上做妥协,现在呢,他们不会像原来那么重视中国内地市场,是因为他们在谋求新的赛道,新的尝试,流媒体的平台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好莱坞的重心开始向流媒体进行战略转移,流媒体被他们视为影院垄断发行权的平替,电影院票房的位置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片尾提到:学者储先生在40年代末论自由的时候做过一个论断,以前自由是多和少的问题,以后是有或无的问题,同样引进片也是如此:以前是多和少的问题,以后是有或无的问题。
当然也不是以后都看不到引进片了,还是上面说的那三类还可以引进的,比如类似《760号犯人》的内宣类电影,当然引进不只是好莱坞,只说更多会体现一个朋友圈的属性,谁是我们的朋友,就多上谁的。
所以如果真如波米所言,以后哪部引进片能不能上,其实已经很明确,电影谜语人博主和观众,不要把希望当成现实,不要带着希望找博主,带着答案找论据,能不能上,其实早有定论,梦该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