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觅影 播客:
『#3 教育家吕碧城: 游走于东方和西方,在传统与现代价值中并存』
晚清时期,中国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入公共空间,参与塑造社会。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也正在萌芽、兴起。当时的女性,不论身份、职业、出身,如果想要在公共空间抛头露面,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应对和挑战传统儒家文化对女性既有的期待,与此同时,她们又要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中塑造女性作为”现代国家公民“的新形象,新思想,新身份。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吕碧城,她是一位清末民初的教育家、词人、记者、编辑、作家、社会活动家、商人、留学生。她的足迹遍布世界。晚年,她还成为了一名佛教徒,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的传播事业中。
从她的人生故事和轨迹中,我们想探索,生活在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女性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国家和民族话语的权威体系对于一个女权主义者意味着什么?一位女性在挑战却又需要融入父权社会的同时,如何为自己寻求教育和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