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的价值除了语言艺术,还有《The Lord of the Rings》不断拷问的两个问题:
1、小问题:你有机会当极权者,你能抗拒诱惑么。尤其当你在进行反极权抵抗运动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你过分相信自己的正义,也成为极权者?这是很多人在不同作品里都讨论过的。
2、大问题:假如你们知道抵抗运动即便成功,新世界也没有你们的一席之地了,你们仍愿意参加抵抗运动么?
小说里的不同族群明显可对应英国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在二十世纪的表现:
精灵族象征旧贵族阶层,托尔金虽然把他们写得唯美,其实对他们有很多批评:历史上他们创造过伟业,但时代变了,他们却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高高在上、放不下架子,死到临头还在犹豫参不参战。
躲在华丽包装里面搞文艺。只有Galadriel和Elrond两个清醒派直言不讳说“我们早玩完了”。贵族注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退出历史舞台”。
矮人族象征工商业团体和工人阶级。虽然形象粗鲁,不像精灵“诸多姿整”,被精灵(贵族阶层)鄙视、背叛、放鸽子,然而他们坚韧不拔、积极创业,努力夺回自己创造的财富,毫不犹豫投身革命。不折不扣新时代中坚力量。
霍比特人象征的英式乡绅,作者态度明确:只有保持冒险精神的乡绅,才有希望。打算跟贵族一起因循守旧的,就跟着旧时代消失。
俗套的情节是Aragorn这种“人类”,像个纯功能化的英雄角色。(曾有英语国家网友写搞笑同人,尖锐讽刺Aragorn只是个一心想当国王的傻逼,护送霍比特人的途中天天写怨恨小日记“今天还没当上国王”,队友们都知道了,背后叫他“still not king guy”。)
令我感到不适的,其实是《The Silmarillion》解释反派祖先从何而来:拒绝一神教统治的、拥有自由意志的天使“堕落”成魔鬼。非常圣经的,非常基督信仰的,非常反自由意志,仿佛在宣扬驯服和奴性,与《The Lord of the Rings》的革命精神互相打脸。
最近突然冒出来一些人指责托尔金是白人至上视角,没有照顾亚非拉,甚至没有照顾北爱尔兰人的反英情绪——何必这样自贬身价呢?托尔金作品并无公开侮辱现实中的民族,连Orcs都是精灵变来的(再次暗讽了贵族阶层:小丑竟是你自己)。
亚非拉文化并不应该依赖西欧白人去照顾吧?活着的亚非拉人,比死掉的西欧人,更有合法性去创作好的亚非拉作品,更有责任把它们带到舞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