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咖啡馆
(看了一点点)
主线:海德格尔和萨特,穿插其他相关人物——胡赛尔、波伏娃、加缪、梅洛庞蒂
分别代表现象学+存在主义
标题含义:想象在一个法国咖啡馆里,某个时刻,栖居了上面所有的人物
19世纪先驱:北欧的哲学家?、尼采
都是对传统哲学的反叛
前者在生活力图在方方面面改变人的预期,让人去面对那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尼采:上帝已死?
现象学: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哲学,例如从研究面前的煤油灯了解哲学。吸引了萨特20世纪30年代想去德国学习
40年代,存在主义以一种亚文化的方式出名,摆脱传统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是年轻人的追求——熬夜、和不同种族的人交往、不在乎等级和身份地位。但只有萨特和波伏娃认领了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人区分为自由的和不自由的,在混乱和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是有选择的,选择的自由使我们不断成为自己,人和其他的事物的不同在于人无时无刻都是变化的,等同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反面,我们的存在先于经验和思考(本质)
栖居哲学:哲学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整个人生都放置在哲学中,存在主义哲学家通过不断的人生选择,来支配自己的人生,比如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选择不尊崇传统的婚姻关系(因为意味着会放弃很多想要的东西,在其他方面不自由)、萨特拒绝法兰西院士、诺贝尔文学奖,坚持体制外的生活,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排除在关联利益之外
存在主义在80年代被结构主义认为过时,但到现在很多当年的社会议题仍然没有解决,人们又开始讨论起了自由的问题,把视角重新转移到存在主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