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我居然听哭了…我的泪腺怎么长的

显示全部对话

黑天鹅太牛逼了,本来是为了催眠效果,结果听了个前言,脑子里噼里啪啦联想了一大堆东西,给我震清醒了

第二遍听了kevin这期播客,虽然他并非什么开悟之人,但因为经历相似,听完之后有舒缓心情的功效,同时仍然有很多启发。这次稍微整理了一下(因为是校友,领英找到了他的资料,不过他没放照片,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挺好😊)

个人经历——颇有慧根和机缘
• 他是一个很有行动力的人,可能是理工科思维,加过往生活经验,非常有实践能力。在机场看完一本书讲述快乐的书后,对自己的过往经历产生兴趣,于是去看西方心理学的书,对里面一个和自己相似的案例产生了共鸣,里面提到一个老人九十岁在妻子过世后突然抑郁,经过诊断,是因为左脑驯化过度,为人过于有逻辑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具体感受(测试:描述一天),心理医生的建议是每天观察和感受具体的生活细节,一个月后老人大哭说自己过去从来没体会过生活,看完这个例子后,虽然觉得有点夸张,Kevin还是在自己身上试验了起来,每天利用通勤时间感受外界,一段时间后,有了难以描述的变化。
• 接下来,有印度同事结婚,他去参加婚礼的时候顺道去参观了释伽牟尼悟道的地方——菩提伽耶,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和期待,但是当摸到那棵树的时候,即使在世人看来有点糟糕的外接环境下,他仍然产生了无法用逻辑解释的冲动——非常想哭。为了搞明白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回到香港后去HKU读了佛法的硕士——不需要信仰,而是研究的逻辑(研究佛教起源和艺术之类的)
• 在硕士班上,同学来源非常多样化,给他颇多启发,有六十多岁手握各种领域硕士的老者,也有23岁的前港大第一名——在投行实习三个月后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很早就想明白了,去哥大读了东亚硕士
• 参加完研究性质的硕士班后,得到的建议和个人感受——实践和真正的修行比客观研究对个人来说更有价值,比如去参加禅修班。于是他去报名了七天的禅修班,听他的描述应该是在香港本地参加的,规矩比较严,昏沉睡着的话会被戒尺唤醒。他说,前两天还好,第三天会很难受,本身现代人身体不太健康,承受不住那么长时间的打坐,第三天会达到身体耐受的极限,之后是一个突破,身体突然习惯下来,觉得可以永远打坐下去也没有问题。
• 禅修结束后,突然开始想吃素,于是坚持了几天,几天后发现闻到肉味后自己会有生理性的不适,之后除非同事聚餐这类场合,不主动吃肉了。同时期,自己开始做清醒梦,字面意思-在梦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梦。
• 后来有皈依,但是在自己有了一系列实践经历和感受之后才做的决定。
• 现实生活没有发生变化,认同工作是没意义的,人生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在开始有清醒梦经历后就有了这样的感受,但意义本身不是人要活下去的目标和追求,无意义不代表不去生活了。

巧思:有趣比喻
• 一切法是佛法,同时佛法又像心理咨询一样是case by case的。不同人达到同一个目的走的路是不一样的,佛陀开的方子对A适用,对B可能是要避免的。比如吃素这件事,常年沉溺于酒肉的人,放弃固有的习惯,尝试吃素是一个不错的法门,而对于固执吃素的人,死守戒律,在生活中聚餐也不吃的话,是一种我执,此时吃素于他而言并不是一种法门了。
• 放弃旧习惯和改变:首先,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过去的选择只是基于过于人生经验形成的模板,本身就是因果的一部分,其次,这里的觉知是在因果之外的,觉知的开始并不是马上起作用的,就像网站上的广告推送,你今天看到的广告仍然是基于你过去浏览习惯形成的推送,如果你从今天开始不再看这一类的内容,不去点它们,久而久之,在未来它们就会从你的页面上消失,跳出来的当下你仍然在因果之中,但通过修行,无论是何种法门,能让人在未来跳出因果。
• 高维和低纬:不必绝对化理解一件事情,高维和低纬只是一个帮助理解的角度。可以把个体理解为手机,信息是通过手机显化的,但手机可以下载和接受网络上的信息,如果接受到“极乐世界”的信息,那也可以理解成高维发送的信息。
一些共鸣
• 他这里也提到了类似的——回到原点的观点,人生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但经历仍然很重要,就像nico在微博上提到的那个闭环一样,从原点出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英雄之旅过后,又回到了原点,看上去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但实际上灵魂和内心更加纯粹和深华了。Kevin皈依后的职业和家庭生活照常,nico举的月光骑士的例子,学霸猫也提到过三重境界中的第一层和第三层是一样的仍然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他对苦的解释基本上就是佛经的解释。对于修行的终点不是所谓的极乐,空和无,本身就不是世俗之乐,和期待无关(如果是按照极乐的思维去理解的话,那不就陷入了我执吗?)但像禅乐的话,又是可以在早期的禅修中得到初步体会的。
• 嬉皮士年代希望世界和平,当时禅修的观点认为个人内心的平和就是世界的和平。这里主播提出了疑问——如果个体都是独立的梦境,那社会运动家的努力怎么会有动力?这里其实没有很完美的解释,他倾向于认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梦境中,但不同人之间的梦境会有重叠部分,构成了社会中人和人的交集。
• 最后的落脚点颇为俗气。主播的总结可能并不是Kevin所想,提到了硅谷大佬,乔布斯这些人对佛学和禅修的推广,认为是他们世俗上的成功让世人对佛教有了了解的兴趣,然后问嘉宾怎么赚钱?聊到了佛教里面的财神...

其实做饭也不麻烦,之前为什么给外卖扔了那么多钱吃泔水

可能是因为早起运动后之后的全天心率都比静息稍高一点?

显示全部对话

突然发现这段时间状态的原因居然是早起运动,今天早上没睡好把运动时间改到晚上,白天整个人果然恹恹的

呃我就用了一个正常的法语词,下厨房说我违规……然后把名字和头像都移除了,一脸问号

状态和一个月前真的天差地别,一方面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惶恐不知道什么时候状态会急转直下。状态调整的遥控器不在自己手上,这种无常感确实是dukkha

显示全部对话

因为肠胃问题被迫进入寡欲的状态,发现确实变高效了。看到小区群里面的奶茶各大品牌面包披萨汉堡炸鸡团购不为所动,节约了💰、卡路里和大量的时间,目前剩下的顾虑变成了🥚消耗量变大需要频繁购入,但🥚开团的不多。以及开始思考怎么移动我的间歇性断食区间,来减少一顿饭以节约更多的时间 :blobcataww: :blobcataww:

每次看到这种回复瞬间会火大,不过要问我会停止发吗?不会。发不发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的反馈重不重要取决于场合,至少在那个场合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如果把关注和价值认同放在别人对水群里的消息反馈是否强烈,也太没有自我了

显示全部对话

神烦群聊发个链接,下面还要有人说她发过了。呃就是说,本来就是图一乐的东西,怎么还要求别人每天盯着水群的消息一条不漏呢?还有就是发不发过这句话,创造不了任何讨论价值,难道是要别人给你道歉吗 :angery:

今天帮助我午觉睡了两个小时,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么有用,也有可能是我之前睡眠太不讲究了

显示全部对话

突然发现抱团的那几个博主,除了特别爱提宇宙爸爸之外,还喜欢强调匮乏对人的扭曲,认同——钱/爱/能量会流向不缺这些的人那里

昨天聊到以前的印尼女同学H(一个富贵华人),我发现我还是很不喜欢她。虽然我和她0交流,但有非常亲密的共同好友,所以知道关于她很多比较私人的事情和观点,实在很难对她有好感,她的利己主义和种族等级观念实在是太强了...
不是很懂对她心生怜爱的几个中国同学,H私下其实说了很多diss她们的话(虽然我觉得H也会diss我,但我对这个人毫无期待,也从没觉得她好过,她说不说我完全无感)
而且后来H不知道给career的那个坡女的送了什么好处,居然干出把所有Luxe招聘提前单发给H的事情,把班里那群欧洲人气个半死

显示全部对话

昨天和K视频聊了七八个小时,当时觉得聊得很深很到位,但今天回想起来,有微妙的不舒服。一个是自己的自尊心作祟,另一个还是没有坚持一开始的定位,双方立场观点本质还是差别太大了,大量自己其实不打算内化的信息一下子涌进来,确实噎得慌(我今天正好还拉肚子了,也是玄了)

之前凑热闹加了一个宗教相关的硕士项目的微信群,里面大部分是想gap一年随便玩玩的大陆籍留学生,至少看上去对项目内容毫无了解,更不用说是实践了。因为录取要面试,貌似她们打算要临时抱佛脚开啃经书,这个就有点幽默了。

一口气买了潮汐的一年会员,本来只打算买一个月的,在网上搜的时候发现了少数派上面的近期优惠等同于全网最低价,于是就直接买了一年。
到底是冲动消费还是划算买卖,就看接下来的使用频率了,至少我还蛮喜欢里面的睡眠冥想的,其他冥想音频还没听过。我之前用的音频来源过于分散,确实不太方便,使用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今天没有做任何运动,心率却莫名其妙很高,通常我妈叫这个为心慌 :welp: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

显示更早内容
茶码

茶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