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是万历十五年里海瑞那一章中提到的徐阶家有二十万or四十万亩田产,图二三四是关于范氏义庄共有多少土地的一些截图,在古代中国,收入来源的大头总归是要从农田里来的,然而无论官居几品,每亩地也总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产出粮食,不但总是要靠人力去管理,而且种植的粮食本身并不因为属于谁家就增减产,这就是无论说象征秩序的等级制度多么呈金字塔形,在植物来说,还是平面排列的,并没有金字塔形的知识结构来改变这一事实。
而到了毛提出亩产万斤的时候就暴露出他的缝合怪形象,要如何使水稻或小麦那两三片光合作用多出十多倍的能量?有没人想过这基本上要把整个植物的形态——根茎叶完全改变才有可能做到,且不说不可能做到,即使能做到,对于水土资源的改变量也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对于人类来说粮食巨量过剩也将带来末日级别的灾难。这些都能证明他对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无知。
再有毛在完成土改之后才提出亩产万斤的构想,他为什么没在土改之前提出,说明他考虑的基础其实不是科学可行性,而是他自己手中已经占有的资源,他像古代皇帝和官员一样对土地有着本能的贪婪渴望,又想用科学的外衣来包装这种贪婪,却实际继承的是知识的匮乏。
毛真正擅长的,一个游击战,利用的无非也是少量男性靠原始社会就有的小分队形式对抗机构性的政府,再一个权斗,所以他很容易就架空中国本来就臃肿无能的政府机构,如同西班牙入侵者对付印加皇帝一样轻而易举,所以即使只需要懂点光合作用,甚至懂点种植的人都能轻松识破这个亩产万斤的蠢构想,偏偏从来没人真正去论证这件事的荒谬性,只能说国人普遍的运用知识分析能力都很差,而对父权制的盲从又是根深蒂固,更有可能内心深处的贪婪也在迎合谎言,才造成了一次次的愚蠢的表演,而这不过是其中一次而已。

关注

便宜的粮食价格对于喜欢搞大基建大运动大开发的人来说是绝对有利的条件,是保持低工资劳动力的绝对基础,再加上城乡二元化分隔,劳动力干完活就回乡,或者在工厂区周边的下沉市场低成本生活,基本上是不需要什么培训营就能解决吸引国际资本建厂目标的,毕竟现在大部分行业的机械化时代,只要不是每天加班到深夜四五点,劳动强度总是比一百多年前低的。

登录以加入对话
茶码

茶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