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婚是最基础的女权。恋爱和婚姻完全是两码事,如果女权主义者想恋爱、想生孩子我觉得都完全没问题,但是婚姻完全就是束缚性的社会条约(这里姑且不讨论国内不结婚就不能生孩子的现实情况,因为视频里也不是这个原因才结婚的)。如果两个人已经能享受爱情带来的幸福感,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为什么一定要下决心和某个人走一辈子?为什么一定要去碰运气看看能不能组成幸福且平等的家庭呢?普通人结婚,是社会规则的必然导向,但自我标榜女权的人,不仅结婚还说出一堆迎合父权制社会的话,让我感觉很恶心,就是上野老师书里写到的被利用而不自知,甚至得意洋洋地炫耀(朋友:ego太大了)。但在当今,“女权”这两个字已经沦为一个停于表象的符号,不想做家务就是女权,反对职场的性别歧视就是女权,受情伤不愿再恋爱也是女权,把“女权”当作自己欲望的借口,本质有多少对平权世界的设想不言自明。
这个采访的目的到最后也说得很明白了,“xxx一直被网暴,感谢上野老师对我们的认可。”其实就是想通过大人物的背书来证明自己,所以问的问题也都是围绕男人、围绕个体,而不是探讨女性主义,有点被蠢到了。
《厌女》
读完这本书,留在我的笔记上的最后一段话是:“所谓文化,便如同强制性地加在我们身体与精神上地模型,去掉这个模型,就像不穿整形矫正服就不能走路地患者,或许身心皆会坍塌。”整本书其实说白了都是围绕“文化”“社会集体意识”来写的,我们活在这个无数条条框框搭建起来的世界里,便很难去想象真正自由且平等的生活,也很难自觉地想去打破这些规则。因此上野这种把行为抽象化、本质化、理论化的解读,直接让我的女权思想冒头发芽了。
书里有一个写的很好的例子,就是希腊的少年爱。这一个例子融合了很多文化现象,包括等级、性别歧视、男人集体等,即使现在21世纪了,很多潜意识的想法都能在当时的社会找到相似性。比如为什么男人会更恐同,或者说比女性更害怕被同性爱上(毕竟有无数表面说着支持同性恋实际被同性喜欢就觉得很恶心的人),说到底还是因为性角色是男性集体化的纽带嘛,从这里小野总结/提出了男性统治女性的模型,往后一直贯穿全书。比较可惜的也是,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把理论模型搭建好之后,后半部分基本是对前面基础的复用。
可能小野一直研究这个见过太多不平等的现象,所以思想还是比较激进的,我感觉越激进的人越有可能把事情简化。她其实就是把异性之间的关系都本质化成了一种关系,即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关系(尤其是性上),加之很多论述就是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的纯理论推导,有点忽视了现实情感的复杂。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女人都是竞争关系,即使母女之间也存在,因此母亲会爱上自己满意的女婿,甚至因为女儿的离婚而暗暗高兴。我很不解,在想是不是小野看了这种剧情的小说才这么写hh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确实是这样的,日本社会在我看来就很变态,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我觉得中国比较接近这种现象的就是一般来说婆媳之间矛盾比较大(我都不想用争宠两个字,但基本吵起来就是要男人选一方站队,选谁就是谁赢),而丈母娘(?称呼应该没错吧)和女婿之间就不太会有这种事。
再说说欧洲。这个学期去蹭sociology的课,有一位教授在讲Demographic Transition(尤其着重在第二次)的时候,提到欧洲家庭结构的很大特点是女性在生孩子后会选择留在家里做全职妈妈,做点家里就能完成的活(手工之类的)或是偶尔做做兼职,因为政府鼓励生育嘛会给很高的补贴,我又能拿钱又能照顾孩子,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欧洲女高管比例是很低的,尤其数据上也能看出这个比例和福利水平显著负相关,所以最低的就是北欧两国,只有0.1左右。当时看到这个数据我很惊讶,众所周知北欧的教育水平也是比较好且读书是免费的,在这种环境下,女人最后仍然会选择做全职妈妈让我感觉很矛盾。并不是说女生居家就不好,而是女生在这种情况下丧失了选择的权利,这个社会在逼着你去做出能让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出路,逼你在家里做不求回报“圣母”。这个现状有点给颗枣就说甜的感觉,欧洲已经比较难再有上个世纪那样的女权运动了。现在受到最大压迫的还是既要辛苦工作又要辛苦带娃的亚洲女性,极低的出生率就是反抗的表现,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女权思想的浪潮呢,还是很期待的。
接下来想看点讲经济理论的社会影响的书,不然《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我看得好慢……暂且就说这么多吧,感谢小野。
今天是cineforum,看了丹顿。
第一次去教堂,大家人都很友善hhh 而且人少的时候多聊几句就很容易connect起来。比如有也很爱看生活大爆炸的法国妹子,有能讨论手抓饼和周杰伦的新加坡人,虽然我的英语还是很差()
电影还不错,听小伙伴说michael喜欢选一些老电影放,而且是一些能引起思考的电影。丹顿这个形象本来是要塑造得很正面的(毕竟传言是为了隐喻波兰),但我完全没感觉到。。我感觉就是狗咬狗,尤其丹顿在很多事情的表现得不够有领导力,只是光喊口号(camilie:事情我都做了,那你呢?);但这也不是小罗暴虐的借口,什么叫恐怖政治啊()直接抓你直接处刑旁观者都不敢说话,最后自己也陷入虚无。其实就不该是乱世出英雄,在人民比较混乱的时候,英雄不一定是懂政治的,但一定是懂煽动的,这种例子太多都举不过来……这么一想导演说不我没在隐喻也说得过去了。
做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