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带身份证了,啊,不用跟讨厌的同事一起看展了

春季催化了我的精神病

每天不是想杀杀杀就是陷入无限低落

记住,开始行动比什么都重要,有时从小额投资入手也无妨。即使你现在只能拿出1%的薪水进行投资,也请从现在开始。
每当有收入的时候,你都拿出一部分进行投资,这是一种系统的投资方式。无论市场行情如何,你只要赚到钱,就去投资。这是另一种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因为你以不同的价格购买基金份额,而不必把握市场时机。这种方法被称为平均成本法。

书摘

周末观影
《周处除三害》
《艋钾》
《英伦对决》

炫了一杯拿铁,眼皮子还是肿的

两天半不上班,我已经忘了怎么上班了

在美国有”社保”吗?答案是肯定的。美国的退休养老制度体系包括了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险,公民年满67岁后可领取,起到基本的兜底作用;第二支柱是企业的年金计划,作为退休养老金的补充,享受税收优惠。雇主和员工共同向同一账户存入资金,投资不同类型的资产,这就包含著名的401k、403b等。第三支柱是个人退休金计划,简称IRA(Individual Retiment Account)。通过个人账户进行投资,获得的收益供退休后享用。

--书摘

如果我们倾向于减少支出而不是努力增加收入,就会陷入匮乏心态,认为世间资源有限,并不富足。这将禁锢思想,让我们以为收入是固定的,薪水由他人规定、无法控制。我们必须挣脱思维定式,进而寻求更多可能性:坚决地要求加薪、换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自主创业。
我要讲明一点,想要探寻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和长期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进而缩小日益扩大的不平等差距,仅靠个人力量绝非长远之计。要想缩小日益扩大的不平等差距,从长远来看,很可能需要一系列政策变革,凝聚各方劳动者的力量,并就各种形式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开展全国性讨论,包括由种族和性别造成的不平等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强大的工人联合会或工会组织,更好地发挥集体力量,让劳动者有能力跟雇主讨价还价。建立组织很有必要,但由于我并不了解这方面,因此我没有发言权。劳动者需要组织起来,同时,政府应该推广全民基本收入制度,进而缩小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当然,这值得我们奋斗,我们也应为之努力,但政策这一层面的变革需要时间才能得以实施并看到成效。在推进这一层面变革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控制圈里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收入。

书摘

我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往往更重视减少支出而不是增加收入。因为支出可控,不管是立即取消订阅还是决定今天不消费,控制支出都立竿见影。
但这种想法存在致命缺陷。支出再怎么减少,总归有个下限,而当物价上涨时,仍需增加收入。所以,隔段时间就争取加薪对维持收支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倾向于减少支出而不是努力增加收入,就会陷入匮乏心态,认为世间资源有限,并不富足。这将禁锢思想,让我们以为收入是固定的,薪水由他人规定、无法控制。我们必须挣脱思维定式,进而寻求更多可能性:坚决地要求加薪、换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自主创业。

书摘

持续的收入不足会导致负债,而坚持股票投资则是一个长久的生财之道。坚持很无聊,但却能助力你追求卓越。
动力源于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坚持而获得的成果会不断累积下来,弥补理财手段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也会改变你的自我认同感。如果你坚持存钱,即使每次只存一点儿,渐渐地你也会认为自己是个习惯存钱的人;但如果你只是在某个时刻一次性存下很多钱,你就不太可能会产生这种认同感。而为了避免自我认知受到挑战,身份认同会驱使你保持言行始终如一。

书摘

帕可定律就是“你能够支配多少钱,就会花掉多少钱”。

不平等与其他社会问题产生叠加效应,从而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不良影响。我们首先需要认清不平等对财务健康以及对人们在少数几个可控领域做出财务决策能力的影响。理财专家有时会把不理智的理财行为归咎为意志力薄弱,或试图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归结为掌握理财知识,或对人们进行羞辱和道德审判,而这些都对社会及个人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个人理财专家若是无法透过理财问题看到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则结果远不止尴尬和令人不适。管中窥豹,便只能得出狭隘的解决方案。

书摘

昨天立志今天要开始学习来着,结果吃了三顿外卖加刷了一天综艺,一半时间在吃,一半时间床上躺着。完全没有行动

早 晚餐吃了蛋炒饭和炸猪排
十点多睡着 睡得还不错

我担心的事情太多了,操心的事也太多了
没有办法放下,操心使我有安全感,但真的很累,精神紧张

只想回来摆烂,人生不过三万多天
不想再浪费在上班上了

换了财神手机壁纸金灿灿的
希望今年发财

显示更早内容
茶码

茶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