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想起我有个男同学,在我朋友化了妆后用慰安妇这个词辱骂她,气得我想当场捅死他,我大声质问他慰安妇这个词是用来骂人的吗,他还一副贱样说骂你了吗

有的事情真的会让人忍不住笑出来。有人写了一首诗,如下:

“闭嘴!
说你呢
高高在上
一片聒噪声
平添几分燥热

自以为聪明
肥头大耳

土堆里
蛰伏
5年以上
才爬出阴间
却只会用屁股
唱夏日里的赞歌
不知人间疾苦酷暑”

然后看到了通告。

现将相关核查情况汇报如下:
经宣克炅本人陈述,其有晨跑的习惯,已坚持2年多。7月15日7:43分许,其在小区外跑步道上跑步,因头顶知了大叫扰乱心绪,近日天气又闷热高温,于是写了一首以鸣叫的知了为主题的“打油诗”,发布在其个人微博账号。

中心已对当事记者宣克炅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

1、目前,融媒体中心已对当事记者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当事记者再次认真学习《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网络行为准则》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账号管理规定》,并责令宣克炅在所属新闻采访部部门全员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
2、融媒体中心将进一步严明宣传纪律,要求全员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认真学习研读相关员工网络行为准则,管好个人社交账号,注意网上网下言行,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总感觉简中人的情感非常匮乏,仿佛除了父母与子代的爱以外,其他的感情都是爱情。
所以表达对某人的欣赏时,就只会“我老婆!”“我直接嗨老公”,同性则是“我要弯了!”。
亲密朋友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容易“嗑到了”,或者和恋人做对比“有这样的朋友还要什么对象”。
很多同性之间惺惺相惜或者仰慕的感情也被简单地“恋爱化”,比如腐文化是简中最甚,赠汪伦孟浩然这种互相赠诗都被有些人形容成爱情。
因此异性之间保持距离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我不知道同性恋会不会也这么敏感),所以连拧个瓶盖打个游戏也都是过分的举动,更别提与前任保持联系或互相帮忙了,甚至不联系但存有相关的物件都被看作是背德的。
这种“情感洁癖”说白了就是要求人不做人,“好的前任像死了一样”不能存在,对自身的过往也不能怀念,任何其他形式的善意和关照也都是目的不纯。
所以说中国非常缺乏爱的教育,也缺爱的表达,简中人的思维也很简单,仿佛任何人都应该是伟光正的,感情都应该是直白磊落的,最伟大崇高的感情都应该是爱国的。
真的很没意思。

这是“你要自由做什么”的一个更加温情的变形(听起来不像是反问)——你们性少数群体到底要什么?能不能说清楚一点?但是这个态度狗逼的地方在于,他已经先把自己置于更高的地位了,也就是先否认你的诉求具有天然合理性,然后让你自证自己确实有合理的诉求。真的,在狗逼程度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子旸死在沙滩上。

反骨乐队改名正骨乐队,我想不出比这更加黑色幽默的隐喻了,哪吒自刎在今日,他们会把想自尽的哪吒关进精神病院电击“矫正”,反骨变成正骨,永远正能量。

一方面意识到现在曝光的各种荒谬事情并非新近才有,不管是丰县的李莹还是全州政府“社会调剂”强抢婴孩买卖人口,乃至唐山的“雷霆行动”对举报者们的秋后算账,学习通和上海警察局十亿中国人的数据泄露,可以说对这些事情的存在和发生都并不意外,但另一方面最近这些频繁曝光给人一种“这国家确实气数已绝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亡国了,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笃定末日感。

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嘲笑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群因为爱国恨国的争吵,有点想法:

三个可能,一个是长久以来洗脑的结果,接受不被洗脑的信息和教育也是一种阶级红利,没啥也骄傲的;

第二,被跟下跪上访同理,平民长久以来被pua到以为更加恭顺的态度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三,那种人生是混进去的托。某年的北京,近年的香港,都有混进去打砸抢,还往抗议者头上拨脏水的。

最后,知识分子此时还在高高在上嘲笑已经被极权伤害到如此地步的普通人,对于帮助他们却毫无建树,才会让人觉得绝望。

妈给我看她在抖音刷到的美丽大海,我大喊好想去海边玩!!!妈说她也想去,然后我提议等我妹高考完咱仨一起去。
我妈:又把你爸排除了?
我干笑两声说他应该没时间,实际上是没想起自己还有个爹

台版电子书网站(日韩漫都有)大多需要梯子,有些还需要特定地区(港澳台)节点。 

发一下,来源水印,作者说:
「随意拿走,尽快拿走,在消失之前,苦难的呐喊应当响得遥远 」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简中要求的官方审美单纯不行啊。。。
俄罗斯拍我们的照片也多半很阴冷,怎么就不说了啥宵小之辈,反而就夸艺术了呢。。。。。。

『有滋有味的贫穷生活』
作者:岛田洋七
我读小学低年级时,战争伤痕犹深,大家都穷,很多孩子都吃不饱饭。于是,学校会定期为学生作营养调查,问些“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昨天晚上吃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我们就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交上去。

“早饭吃了龙虾大酱汤。”

“晚饭吃了烤龙虾。”

班主任老师看我连续几天都这样写,有一天放学后,他表情狐疑地来到我们那破破烂烂的家———他大概觉得这么穷苦人家的小孩,每天都吃两餐龙虾太奇怪了。老师把笔记本拿给外婆看,问道:“这是德永君的答案,是真的吗?”

我气乎乎地辩驳说:“我没有说谎,对不对?阿嬷,我们每天早饭、晚饭都是吃龙虾嘛!”

外婆立刻哈哈哈大笑。

“老师,对不起,那不是龙虾,是螯虾,只是我都跟这孩子说那是龙虾……”

“这样啊?”

“看起来差不多嘛!”

“唉,真是。”

老师也哈哈大笑,这件事总算搞清楚了。

外婆给我吃螯虾,却跟我说是龙虾,没吃过龙虾的我,真的相信她了。顺便提一下,我们家专属的“超级市场”里常常可以捞到螯虾。

这是外婆对我唯一一次、也是无恶意的谎言。

又有一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夏天,我到朋友家玩,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西瓜做的面具。因为那里是农家,有堆积如山的西瓜。就像现在万圣节时大家用南瓜做的面具一样,那个面具是用西瓜皮做的。

“真有趣,真好玩。”

见我赞不绝口,朋友就把那个西瓜面具送给了我。

我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

“阿嬷,好不好看?”

“哦,很有意思。”

外婆也赞同地看着。

晚上睡觉时我把西瓜面具放在枕边,打算明天带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可是早上醒来,一睁眼,发现枕边的西瓜面具已经无影无踪了。

外婆去上工了,不在家,我没办法,只好上学去。放学回家后,再问外婆:“阿嬷,我的西瓜面具到哪里去了?早上起来就没看到了。”

“啊,那个啊……”

外婆笑嘻嘻地让我看看玻璃盘子,

“看,很好吃吧?”

西瓜皮正腌在盘子里。

从这些小故事就可以明白,在穷人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每天的饮食。屋子虽破,还能遮风避雨;衣服不求奢华,也不愁缺欠,总有表哥穿过不要的给我。只有饭是每天非吃不可的,因此外婆在吃的方面也就格外精明。

首先,外婆很爱喝茶。喝过茶就会有茶叶渣,她把茶渣晒干,用平底锅煎脆后洒上盐巴,就变成“茶叶香松”。如果在现在,可以打着富含儿茶素的“外婆香松”称号大卖特卖也说不定。

再就是鱼骨头。

“鱼骨含有钙质,吃吧。”外婆这么说着,连很粗的鱼骨头都叫我吃下去。但总有些鱼骨头是肯定嚼不碎的硬骨头,像鲭鱼的骨头。每次吃完鱼肉后,外 婆就把鱼骨头放在碗里,倒进热开水,冲成骨汤喝下去。这还没完哪,剩下的鱼骨头再晒干,用菜刀剁碎,压成粉,当作鸡饲料。其他还有苹果皮、有伤痕的蔬菜等 等,都被外婆当作了鸡饲料。

外婆总是这么得意地说: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说到捡来的东西,河滨“超级市场”每年都有一场美食盛会。那就是盂兰盆节①。

在九州岛,盂兰盆祭祀的最后一天有送神的“精灵流”仪式,就是在小船上载着鲜花食物,顺着河水漂流而下。

你大概已经猜到,从上游漂流下来的小船,当然又被外婆的木棒拦住了。外婆捞起小船,拿起上面的苹果、香蕉等水果。

我是很想吃苹果、香蕉,可是第一次看到外婆这么做时,担心遭老天惩罚。

“阿嬷,这是供给菩萨的东西吧?”

“嗯。”

“这样做不会遭老天惩罚吗?”

“什么话?这样放任它们漂下去,水果腐烂了,会污染大海,也给鱼类带来麻烦。”

她说着,捞起一艘艘小船,手不停歇地只顾拿起水果。

“可是……”

外婆继续说:“船上还载着死人的灵魂,不好好送回河里不行。”

说着,又把小船恭敬地放回河里,并双掌合十说:“谢谢。”

外婆是虔诚信佛的人。前面也说过,她每天早上供佛的食物从不马虎,即使这么穷,外婆对寺庙的捐献和佛事的供奉,也绝不吝惜。

如果有菩萨因为我们这每年一度的美食盛会而惩罚我们,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

#观止 #每日一文

标题:“中国航母喜提三胎”
我:老中又开始发病了

点开小群里每个人的个人资料,地区那栏分别是爱尔兰、挪威、冰岛,同一个等国同一个重生梦

我烧菜:我厨艺太好了吧简直是神厨在世,神厨小米饭!!
我吃菜:辣死我了但是好好吃(擦鼻涕)辣死我了但是好好吃(擦鼻涕)辣死我了但是好好吃(擦鼻涕)

红码这件事我的感受:还是你的国最会斗人民啦

显示更早内容
茶码

茶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